Skip to main content
Feature Articles of SDU
Off

[“米王”之子蓄勢開拓大灣區市場 ] 專訪: SCOPE 院務諮詢委員會主席、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金源米業國際有限公司 行政總裁及副主席林世豪先生 

學院動向

Son of the "King of Rice" builds momentum to tap into the Greater Bay Area market — An interview with Anthony Lam, deputy chairman of FHKI , CEO and vice chairman of Golden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Ltd.

■ 本刊記者 何潔霞 日期:2021-08-16 香港經濟導報

pressroom img

▲林世豪表示,香港食品業佔香港總生產總值30%以上,食品行業在港府大力推動下,現正穩步上升,將過往700萬人的香港市場,擴大至7000萬人的大灣區市場,由Made in Hong Kong轉型為 Made by Hong Kong。(何潔霞攝影)


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金源米業國際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及副主席林世豪日前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表示,香港特區政府一直致力推動創科,尤其是“再工業化”,現在更加上“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首度提及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在國家的重點支持下,對港資製造業來說確是一大強心針。不論是發展本地高增值工業,抑或是助港資廠商將傳統製造業升級轉型開拓大灣區市場都是良機。

他認為,香港食品業佔香港總生產總值30%以上,食品行業在政府大力推動下,現正穩步上升,將過往700萬人的香港市場,擴大至7000萬人的大灣區市場,由Made in Hong Kong轉型為 Made by Hong Kong 。
 

大力進軍大灣區市場


香港老牌米商金源米業,經辦食米採購、處理、加工、包裝、市場推廣及銷售業務,已成為全港最大規模之食米供應商之一,佔全港市場分額一半;並擁有“金象”、“金舫”及“袋鼠”等多個品牌,在本港食米市場佔有絕對領先位置。金源米業第三代掌舵人、“香港米王”林炯燦之子林世豪接手家族企業後,推陳出新,積極注入創新元素,開拓即食日本米飯及茉莉香飯產品及健康米等市場,大力進軍大灣區市場。

中國在“十四五”時期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進一步拓展和開放國內市場。與此同時,作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創始成員,中國經濟進一步與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亞太地區緊密融合,面對新環境下的挑戰與機遇,香港也找到新的發展路徑,在拓展龐大的內地市場外,也同時協助國家強化與世界的相向連繫。

香港身處於得天獨厚的有利位置,扮演着促進國家內外循環的橋樑角色。林世豪深信,這個令商界振奮的角色正是香港經濟轉型的核心動力。他說,香港在全球經濟出現前所未遇的巨變中扮演好橋樑角色,可確保香港繼續作為內地、亞太地區以至世界各地的重要商貿城市。這不僅有利香港的工商業發展,也關乎整個香港社會能否開創一個穩定和繁榮的未來。

記者翻查資料,最近五年“粵港澳大灣區”9市含港資成份的在營的製造業企業數目,整體呈平穩上升趨勢。2018年共有21,345家,累計的註冊資本達人民幣3,177億元,從業人員數約271萬人,而2017年營業利潤達人民幣540億元。預估“粵港澳大灣區”9市港資製造業企業在2017-2018年度內地業務的營運表現,估算他們的投資額約港元4,681億元、營業額約港元9,003億元、繳納稅款港元281億元左右,以及借貸額約港元2,276億元。大灣區市場規模十分龐大。

林世豪指出,目前集團於珠三角及廣州地區已設有超過幾百個銷售點(包括超市、百貨公司、酒店、餐廳及糧雜店),未來一年集團將銳意擴展銷售網絡。另一方面,集團於泰國、越南已建立直接採購網絡,有效減低進口食米成本,確保集團整體食米品質的穩定和一致,例如旗下皇牌產品“金象牌”系列獲得國家頒予的“放心糧油”產品,同時獲得國家質監局頒予的“QS”標誌證書,已成為中國知名品牌,大大提高集團發展內地市場之競爭能力。

他又談及,現時珠江三角洲全年食米消耗量高達幾百萬噸,市場潛力驚人,近年城市地區超級市場數目大增,市民購物模式與本港相似,加上集團產品於內地已有一定知名度,日後來自內地的營業額及盈利可望有一定增長。
 

Made in Hong Kong轉型
為Made by Hong Kong 


香港工業在過去40多年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驅動傳統輕工業邁向更多元及高端的發展,其生產基地轉移至內地或其他地區,由“Made in Hong Kong”轉型為“Made by Hong Kong”。

他指出,香港大學研究發現香港工業只佔經濟生產總值的1.2%,但計算其公司控制外圍的生產線就大大增加至23.7%。

他說,政府應強化香港作為區域內製造業產業鏈的核心角色,並調整經濟數據統計方式以理解香港工業實貌。他強調,過去“香港製造”只代表在香港進行生產工序的產品,惟在製造業生態轉變、香港向生產服務業發展的趨勢下,應被更廣義理解為由港資廠商進行科研、設計、生產管理的多元產品。

他繼續說,政府近年來很重視產業的“再工業化”,發展核心技術及培育工業人才、助“Made by Hong Kong”持續成長。

他詳細解釋說,香港政府近年在推動本地科研項目及培育人才上投資不少,包括:創新及科技支援計劃、企業支援計劃、科技券、創科實習計劃等;在2016年首度把“再工業化”納入施政重點後,相繼推出針對高增值工業的“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和“再工業化資助計劃”,總計投放過千億港元。

他說,再工業化資助計劃於2020年7月推出,旨在資助生產商在香港設立新的智能生產線,其資助金額是項目總開支的三分之一或1,500萬港元,以較低者為準。

另外,政府於2020年7月推出RTH-TC,旨在為在香港進行或計劃進行研發活動的科技公司提供資金支持,以聘請研究人才進行研發工作。每間科研公司可以資助聘請四名科研人才,本科生資助18,000元,研究生26,000元,博士生32,000元。

香港政府大力推動之外,大學院校也努力配合。他說,譬如香港城市大學於今年3月23日宣布,撥出5億港元推行大型創新創業計劃“HK Tech 300”,該計劃以“創科無限 引領未來”為主題,旨在三年內協助城大學生成立300家初創企業,投入的資金及計劃規模,均是亞洲區內大學之首。

他說,“HK Tech 300”營造有利的創業氛圍,有助於推動創科發展。他相信在世界一流教研團隊的指導以及合作夥伴的支持下,“HK Tech 300”將成為亞洲第一的大學創新創業計劃,並幫助城大的學生脫穎而出,實現夢想。

他繼續說,“HK Tech 300”將提供專業的培訓和指導以及種子基金,以幫助學生團隊將創意轉化為初創項目,並會透過與工商界建立的網絡,為初創項目提供共創空間、天使投資和相關支持,務求將初創企業培育成為成功的科技企業。

 

開拓即食飯
攻健康米市場試溫


記者以“勇於嘗試、敢於創新”來形容林世豪是最貼切不過的。他除了開拓大灣區的食米市場外,金源亦迎合現今消費者對健康食品需求增加的趨勢,早前在本港推出小包裝(2公斤)紅米及糙米產品,深受健康人士喜愛;另一方面,金源在幾年前,從澳洲引入“袋鼠牌”低升糖指數白米,對象為香港約60萬名糖尿病患者。該產品選用澳洲獨有的一種長身米,保存了大米所有的好處,屬天然低升糖指數食品,令血糖升高速度相對較慢,其升糖指數只有5.4,符合低升糖食品標準。

儘管食米是華南地區人士的主糧,針對近年市民持續減少吃飯量,為吸引更多年輕及上班一族“愛吃飯”,加上近年日韓兩地吹起一片“即食米飯”風潮,金源米業也涉足這個藍海市場,較早前推出金象牌即食飯產品。他指出,金象即食飯有兩種,分別用香港人喜愛的日本米或慣吃泰國茉莉香米,而產品是“日本包裝”,他解釋為甚麼到日本包裝,此乃因為日本“水靚”,煮飯技術好,不僅以最大程度保留米飯原味,日本廠房製造更有嚴格認證規格,無菌包裝及無添加劑,以保證產品質素。
 

越南開便利店 拓物流服務


林世豪近年更積極拓展米業以外的業務,如在越南投資及發展便利店生意。林世豪表示,集團選擇開拓越南市場主要是因為其經濟市場具有潛力。他指出,越南人口接近1億,其中65%年齡低於35歲,在中美貿易戰下,越南經濟反加快速發展。

金源米業於10年前在越南開設首間Circle K便利店後,到目前已有幾百間,另外,順豐旗下順豐投資和金源米業於越南組建合營公司,提供本地及國際速遞物流服務,以及倉儲管理解決方案,而未來業務有可能擴展到周邊國家,為B2C、C2C及B2B客戶提供物流解決方案,可見金源的業務正逐步走向國際。

pressroom img

 

▲林世豪近年更積極拓展米業以外的業務,在越南開設了幾百間OK便利店。